產品詳細介紹
塑料托盤比同樣體積的木制托盤重量輕,所以減少了運輸的重量及費用。
中國托盤行業存在的問題:⑴使用方式落后,不能完全發揮托盤的優點托盤本身是為配合物流而誕生的一種單元化物流器具,可以說托盤是貫穿現代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連接點。但是在我們實際使用中由于規格不統一,造成托盤不能在物流作業鏈中流通使用,僅局限于企業內部。
優勢8循環再利用
1、市場規模:通過對過去連續五年中國市場塑料托盤行業消費規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斷塑料托盤行業的市場潛力與成長性,并對未來五年的消費規模增長趨勢做出預測。
(2)考慮托盤裝載工具的情況(如集裝箱、貨車等)。例如:如果是使用,需要優先考慮對傳運集裝箱寬度2300mm的整合性,對1100*1100mm的托盤,擺放2列,2向進叉或4向進叉都可以;而對1200*1100mm的托盤,要用長1200mm和寬1000mm的組合擺放,必須選用4向進叉。
2 .配送行業:消毒餐具、果蔬配送、水果蔬菜采摘運輸;
共同打造塑料托盤產業鏈解決“規模不經濟”現象
在一些有條件的地區,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牽頭促成行業聚集效應,興建塑料托盤工業園。讓做塑料托盤的企業專心去做一些精密塑料托盤的研發和設計工作,讓做線切割、加工中心、電脈沖、數控磨、熱處理、電鍍、標準件的生產企業各司其職,專門負責幾種甚至一種設備的精密加工。這樣就避免了一個企業過大的投入,又能使我們在塑料托盤加工制作方面擁有更高的專業技術水準,同時,還能彼此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塑料托盤在特種商品市場上會越來越受歡迎,例如:食品、飲料、工業,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工廠的要求,將塑料托盤制成各種顏色,加上相應的公司徽標和標記。
1.生產型企業:印刷、電子、塑膠、五金、食品、服裝、、、家俱等;
博馳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黃石分公司)的誠信、實力和 塑料托盤材質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認可。歡迎各界朋友蒞臨參觀、指導和業務洽談。
從結構上區分。常見的塑料托盤結構可以分為雙面塑料托盤、川字塑料托盤、田字塑料托盤以及九腳塑料托盤。一般來說結構越敦實的托盤承載能力越好,質量也相對更好。一般進叉口位置做適當加強,測角能經受一定的跌落撞擊的,我們認為是比較好的結構。
節省空間合理充分的利用倉庫的立體面積,立體化倉儲范圍相較傳統倉庫更大。搭配貨架塑料托盤的使用,可以將貨物放在任何空閑的位置,由系統記錄位置。不必特意分類,造成位置的空閑,更節省空間。
這種塑料托盤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是全新料的,但這種塑料托盤使用壽命比較短,且很難達到所標示的載重量,甚至不如添加了部分回料的塑料托盤。
材質要求有:1、不受任何酸堿磁物的侵蝕,不受廢物及鹽酸的影響2、有優良的絕火性能,不自燃、不助燃3、塑料的導熱系數要低,隔熱效果要優于鋁材的12.50倍,在零下幾十度寒冷地區仍有良好的氣密性
,倉儲還是現代物流設備與技術的主要應用中心。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是通過現代管理技術和科技手段的應用而實現的,這種應用更多地體現在倉儲。流程管理、質量管理、逆向物流管理等管理手段提高了倉儲效率,促進了供應鏈上的一體化運作
塑料托盤軟件技術、互聯網技術、自動分揀技術、光導分揀、RFID、聲控技術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的應用,則為提高倉儲效率提供了實現的條件。
塑木料托盤,既具有塑料托盤原有優點,又因其價格僅為鋼制托盤的2/3而備受青睞,目前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但在肯定塑料托盤業面臨巨大商機的同時,還應看到制約中國托盤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將工作細節快速輸入系統非常重要。必須從預先存儲的詳細息中檢索帳戶,提貨和交貨地址。使用載荷表,價格表,連續和固定長度合同,區域代碼,貨代詳細息和許多其他息,用戶可以創建一個幾乎沒有手動輸入的作業。必須設置標準默認值以幫助此操作,并確保費用和收入數據更新到正確的車輛,增值稅帳戶和客戶帳戶。
托盤統一標準的缺失,使中國難以盡快建立“大物流”體系。目前國標中塑料托盤有6種尺寸規格,而實際流通的托盤規格多達30余種,很難實現全國性或區域性的托盤化聯運及儲存,難以與集裝箱、叉車相匹配,導致貨物運輸、轉運量大的企業由于不能實現托盤共享,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用于購買托盤,這無形中加大了企業成本負擔
將勞動力成本作為主要可變成本,因此是節省成本的佳機會。 PM是一系列改善倉庫性能的技術,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工作測量,了解完成工作需要多長時間,您可以提前計算您需要多少勞動力,設定準確的績效目標,并回顧一下您的員工績效。
國內托盤市場形成不同規格、不同質量的塑料托盤、木制托盤、鋼制托盤并存的現象。這對于托盤標準化的制定產生了明顯的制約和影響。這種影響可能短時間內不會特別突出,但是隨著國內物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表現勢必會越來越明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托盤專業委員會將制定和修訂300多項物流相關標準,這無疑告訴我們制約中國托盤業快速發展的大問題——托盤標準體系將在“十一五”建立。而英國倉儲物流協會制作了這本佳實踐手冊,目的是明確供應鏈和物流的佳實踐,并使實施過程更加容易。本流程由供應鏈領域的思想編制,是他們通過多年供應鏈市場經驗和知識積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