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AS9100D認證要求簡單的現場實拍視頻,讓您更好地了解產品的優點和特點不容錯過。


以下是:湖南永州AS9100D認證要求簡單的圖文介紹


博慧達ISO9000認證(永州市分公司)科技先進、文明、勇于創新、服務社群、信譽至上、精益求精為經營方針,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新老用戶選用我公司的 ISO9000認證產品。   我們以優良的品質,崇高的信譽和無微不至的服務贏得眾多贊譽。今天,我們繼續秉承這一優良傳統,并不斷發揚光大。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將以誠懇的態度接受各界友人和廣大客戶提出的寶貴建議,以感謝萬千的熱情,衷心感謝社會各界給予的支持和厚愛。



ISO9001:2015認證生產現場的審核要點 發布日期:[2018-02-03 21:18] 點擊率:23 生產現場對制造業而言,即生產車間,對服務業而言主要指服務現場地包括加工部分,如賓館飯店的后國、維修業的修理現場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終落實到產品質量上,生產現場是產生產品質量的關鍵場所,也是執行落實組織方針、目標,落實體系各項要求的主要部門,所以對生產現場的審核尤為重要。 生產現場應審核哪些條款 生產現場以審核7.5為主,尤其是7.5.1、7.5.2,這些條款的實施只能在生產現場完成,8.1.4中的過程(工序)檢驗一般也在生產現場進行。同時,生產現場是執行落實各條款的主要部門,如車間的文件、記錄是否得到控制(4.2),計量器具(卡尺、秤、儀表等)是否滿足7.6要求,生產環境(環境溫度。濕度、空氣中灰塵顆粒數等)是否滿足工藝要求(6.4),原材料、外協件的質量是否適宜(7.4),對不合格品如何標識、評審、處置(8.3),如何運用統計技術(8.4),糾正措施、措施等自我完善機制的執行(8.5)。另外,組織方針、目標的理解、貫徹落實也體現在每個工人身上(5.3、5.4),生產資源、人力資源能否滿足生產需要(6.2、6.3)等。這些要求雖然在管理層和主管科室均進行了審核,但單憑主管人員的回答或記錄,不能說明對這些要素的執行程度,只有通過對生產現場驗證、與工人的交談才能作出結論。 審核的方法及要求 對同一條款的審核,車間與管理科室是不同的。對管理科室主要查對該要求如何管理和控制,而對車間的審核則側重于執行。對車間辦公室的審核,審核員僅了解車間在體系中的職能分配、工藝流程、合同完成情況,原材料的質量、設備、資源狀況,對生產過程的監視、控制,以及設備的維護、保養、糾正、措施即可,而應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對生產班組生產過程的審核上。 對生產/服務過程的審核,必須按工藝流程(工序)或識別的服務過程—一審核。當工序較多時,可適當抽樣,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必須審核,一般工序可適當抽樣,確程真實受控。 對工序的審核,應使用“過程方法”,即—一審核該過程(工序)涉及的要求。以硬件產品生產企業為例,審核某一道工序的檢查內容如下: 檢查該工序使用的圖紙、工藝文件,評價文件的充分性、適宜性、可操作性,并檢查文件受控情況(7.5.1a),b)4.2.1、4.2.3); 對照工藝,檢查現場的環境溫度、濕度等(6.4,有要求時); 對照工藝,觀察工人實際操作情況,評價是否按工藝操作; 對照工藝、圖紙檢查設備的精度、噸位是否適宜(7.5.1C); 觀察監視和測量裝置的顯示數值是否在規定公差范圍內(7.5.1d)、e),并查前一段時期監控記錄; 觀察該工序產品(半成品)的產品標識、檢驗試驗狀態標識(7.5.3); 觀察該工序產品(半成品)的產品防護,搬運方法及對前面已.加工部位的防護(7.5.5); 觀察測量儀器(卡尺、千分尺、臺秤、天平、溫度表、壓力表等)是否在有效期內,能否滿足被測對象的精度要求(7.6); 詢問操作工人對公司方針目標的理解與執行,以及參加培訓的情況,體系運行過程中問題的溝通情況; 實際動手測量該工序加工的產品符合情況。 如果該工序為特殊工序,除以上審核外,還應審核人員資格。能力及設備能力(GP值),對工藝方法進行鑒定等。




江門ISO13485認證風險管理的新要求 1、產品定性或定量特征的判定: 1.1產品的預期用途和使用應規定產品預期在何種環境下使用、操作者應具有的技能和進行的培訓。 1.2產品中使用的材料/部件應考慮的因素包括與性有關的特征是否已知。 1.3產品是否以無菌的形式提供應考慮的因素包括產品是預期一次性使用還是重復使用、采用何種包裝、貯存壽命及使用的滅菌處理形式。 1.4產品是否有限定的貯存壽命 應考慮的因素包括貼標簽或標志及此類產品的處置。 2、對產品可能造成傷害的潛在源,一般涉及以下方面: 2.1環境危害:因廢物或器械處置的污染 2.2使用的危害: a)不適當的標簽; b)不適當的使用前檢查說明書; 2.3功能失效、維護及老化引起的危害: a)與預期用途不相適應的性能特征。 b)不適當的重復使用。 c)缺乏適當的壽命終止規定。 d)不適當的包裝及存放環境 3、對每項危害的風險估計 3.1針對判定的每項可能的危害,利用可得到的有效數據/資料、 相關標準、醫學證明、適當的調查結果,評估在正常和失效兩種狀態下的所有風險。 3.2評估時可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進行,根據需要可選用潛在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故障樹分析及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 4、風險評審 4.1經過對危害的風險評估,確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水平。 4.2若某項危害風險超出了可接受水平,則應對此項危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提交 4.3若危害僅在故障發生時才超出可接受水平,則應說明: a)危害發生前,使用者能否發現故障; b)故障能否通過生產控制或性維護; c)誤用能否導致故障; d)能否增加報警。 5、風險降低及防范措施 風險可以通過以下適當手段得到降低并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1直接手段:即從設計開發方面予以控制。 5.2間接手段:即從防范措施方面予以控制。 5.3附有說明的方式:即從產品的使用時間和頻次、限制用途、壽命或環境等方面進行控制。 6、其它危害的產生 確定在降低風險過程中是否會引起新的危害產生。 7、所有已判定危害的評估 若對所有的危害項都估計了風險并在可接受水平時,則可進8,否則退回至3。 8、風險分析報告 8.1應將風險分析的結果形成文件,從而可以在考慮到的產品的預期應用和用途的條件下,對已判定的危害是否可以接受作出決斷。 8.2當有新的資料/數據可應用時,應考慮進行一次新的風險分析。如隨時間的推移風險起了變化及快速發展的技術有可能、增加或降低任一特定危害的風險及新的風險可能出現或首次被判定,都應考慮進行一次新的風險分析。



持續改進是三個管理體系提出的要求,也是組織內部管理和自我發展追求的目標。國際標準中持續改進的含義是:通過改進和強化管理體系達到提高組織各種績效的目的。因此,三個管理體系達到渾然一體就是持續改進的內容。組織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才可能使管理體系從合并變成兼容,從兼容變成融合,從一時的融合達到長久的融合,實現三個管理體系的共同提高,以及達到質量、環境、、衛生績效的不斷提高。這個過程通常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過程控制的優化、管理職能的簡化、管理人員的多能化、文件構成的簡約化、記錄設置的合理性、監視和測量的有效性、自我完善的推動力等。認證 總之,三個管理體系整合 需要從部分整合向整合發展,它不僅僅是管理體系文件的整合,也不是簡單的管理職責合并。管理體系整合的目的是組織的內部管理水平,通過提高管理效率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終目的。


點擊查看博慧達ISO9000認證(永州市分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