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抗裂纖維規(guī)格齊全
通遼聚丙烯纖維又稱丙綸,簡寫為PP。
斷裂強度2.6~5.7cN/dtex,斷裂伸長20~80%,初始模量18~35cN/dtex,密度為0.90~0.91g/cm3(聚酯的70%),軟化點140~150℃,熔點163~175℃左右,干和濕強度好,變形回復性好,耐化學品好,耐霉性好,絕緣性好,吸濕性極低,性,不耐日曬。
用途較廣,如土工合成材料、地毯、手術衣、手術罩布、嬰兒尿片和婦女衛(wèi)生巾包覆材料、吸油材料、過濾材料、保暖材料、隔音材料、揩布等。
通遼抗裂纖維規(guī)格齊全
聚丙烯煙用絲束可作為香煙過濾嘴填料。目前,香煙中、低檔品種所用的過濾嘴,有一半以上是用聚丙烯纖維制造的。
通遼聚丙烯纖維制成的編織袋廣泛地替代了黃麻編織成的麻袋,成為糧食、工業(yè)原料、化肥、食品、礦砂和煤炭等主要的基本包裝材料,其形式也早已由傳統(tǒng)枕型梯式向著桶型、柱型等多元化發(fā)展。由于其密度低、重量輕、隨形、易儲藏,甚至代替了部分小型集裝箱。該類產(chǎn)品的需求量很大。聚丙烯非織造布在包裝領域的使用也很多,如熔噴法制造的聚丙烯非織造布可用于茶葉袋、防蟲劑袋及特殊場合的緩釋包裝等。
通遼抗裂纖維規(guī)格齊全
丙烯聚合只能得到低聚合度的紙化產(chǎn)物,屬于非結晶性化合物,無實用價值。1954年,Ziegler和Natta發(fā)明了Ziergler-Natta催化劑并制成結晶性聚丙烯,具有較高的立構規(guī)整性,稱為全同立構聚丙烯或等規(guī)聚丙烯。這一研究成果在聚合領域中開拓了新的方向,給聚丙烯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和在塑料制品以及纖維生產(chǎn)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1957年,由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首先實現(xiàn)了聚丙烯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1958-1960年,該公司又將通遼聚丙烯纖維用于纖維生產(chǎn),開發(fā)商品名為Meraklon的聚丙烯纖維,以后美國和加拿大也相繼開始生產(chǎn)。
通遼抗裂纖維規(guī)格齊全
通遼聚丙烯纖維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化學品性和抗微生物性好及價格低等優(yōu)點,因此廣泛用于繩索、漁網(wǎng)、帶、箱包帶、網(wǎng)、縫紉線、電纜包皮、土工布、過濾布、造紙用氈和紙的增強材料等產(chǎn)業(yè)領域。
利用聚丙烯纖維強度高、耐酸、耐堿、抗微生物、干濕強力一樣等優(yōu)良特性制造的聚丙烯機織土工布,能對建造在軟土地基上的土建工程(如堤壩、水庫、高速公路、鐵路等)起到加固作用,并使承載負荷均勻分配在土工布上,使路基沉降均勻,減少地面龜裂。建造斜坡時,采用機織丙綸土工布可以穩(wěn)定斜坡,減少斜坡的坍塌,縮短建筑工期,延長斜坡的使用壽命。在承載較大負載時,可使用機織土工布和非織造布為基體的復合土工布。聚丙烯纖維可作為混凝土、灰泥等的填充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沖擊性、防水隔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