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n 是我國低合金高強鋼中用量多、產量 的鋼種。使用狀態的組織為細晶粒的鐵素體—珠光體,強度比普通碳素結構鋼Q235高約20%~30%,耐大氣腐蝕性能高20%~38%。
15MnVN 中等級別強度鋼中使用多的鋼種。強度較高,且韌性、焊接性及低溫韌性也較好,被廣泛用于制造橋梁、鍋爐、船舶等大型結構。
強度級別超過500MPa后,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難以滿足要求,于是發展了低碳貝氏體鋼。加入Cr、Mo、Mn、B等元素,有利于空冷條件下得到貝氏體組織,使強度更高,塑性、焊接性能也較好,多用于高壓鍋爐、高壓容器等 工程中常用的一類厚度遠小于平面尺寸的板件。厚度4.5mm至25mm的鋼板,成為中厚板。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鋼板,
中厚板厚度25.0-100.0mm的稱為厚板,厚度超過100.0mm的為特厚板。
中厚板主要應用于建筑工程、機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橋梁建造等。還可以用來制造各種容器、爐殼、爐板、橋梁及汽車靜鋼鋼板、低合金鋼鋼板、造船鋼板、鍋爐鋼板、壓力容器鋼板、花紋鋼板、汽車大梁鋼板、拖拉機某些零件及焊接構件等。

鋼板對奧氏體和鐵素體存在范圍的影響 擴大或縮小γ相區的元素均同樣擴大或縮小Fe-Fe3C相圖中的γ相區 且同樣Ni或Mn的含量較多時 可使鋼在室溫下得到單相奧氏體組織(如1Cr18Ni9奧氏體不銹鋼和ZGMn13高錳鋼等), 而Cr、Ti、Si等超過一定含量時 可使鋼在室溫獲得單相鐵素體組織 (如1Cr17Ti高鉻鐵素體不銹鋼等)。 對Fe-Fe3C相圖臨界點(S和E點)的影響 擴大γ相區的元素使Fe-Fe3C相圖中的共析轉變溫度下降 縮小γ相區的元素則使其上升 并都使共析反應在一個溫度范圍內進行。幾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共析點(S)和共晶點(E)的碳含量降低,即S點和E點左移 強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尤為強烈。 合金元素對鋼熱處理的影響 合金元素的加入會影響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轉變。

鋼板等離子切割
原理:等離子是除固態、液態和氣態以外的另一種形態,是一種經氣體電離成離子狀態并處于極高溫度下物質的特殊形態,簡稱離子弧。優點:能切薄板,不銹鋼及有色金屬,切割速度快。缺點:切割有斜度,噪音大、煙塵多,紫外線輻射。水射流切割 原理:利用高壓水成射流狀態。優點:切割范圍廣,環保。缺點:速度慢,能耗大。
火焰切割方法的對比
手工切割
優點:操作簡單、低成本。缺點:切割質量不能保證、勞動強度高。
機械切割
直線:30型、直條切割。曲線:仿型、割圓。立體:H型鋼端面切割、各種坡口切割。
光電切割原理:用光電頭掃描圖形,再轉換成電號驅動電機,切出相應零件。優點:操作簡單。缺點:精度不高,圖紙要求高,不能切出銳角。

鋼板縮小γ相區元素——亦稱鐵素體穩定化元素 主要有Cr、Mo、W、V、Ti、Al、Si、B、Nb、Zr等。它們使A3點上升 A4點下降(鉻除外 鉻含量小于7%時 A3點下降; 大于7%后A3點迅速上升) 從而縮小γ相區存在的范圍 使鐵素體穩定區域擴大。按其作用不同可分為完全封閉γ相區的元素(如Cr、Mo、W、V、Ti、Al、Si等)和部分縮小γ相區的元素(如B、Nb、Zr等)。 2. 形成碳化物合金元素按其與鋼中碳的親和力的大小 可分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兩大類。常見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Ni、Co、Cu、Si、Al、N、B等。它們基本上都溶于鐵素體和奧氏體中。常見碳化物形成元素有:Mn、Cr、W、V、Nb、Zr、Ti等(按形成的碳化物的穩定性程度由弱到強的次序排列),它們在鋼中一部分固溶于基體相中,一部分形成合金滲碳體 含量高時可形成新的合金碳化合物。

點擊查看旺宇鋼鐵(紅河分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