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的火速出圈近十年,中國聚會類游戲的變化呈現出非常清晰的熱度曲線:十年前的三國殺,五年前的狼人殺,以及近兩年的劇本殺。如果說三國殺和狼人殺的從出現到風靡,都還經歷了或長或短的所謂“培育期”的話,那么到了劇本殺這里,劇本殺復盤解析則實現了從綜藝節目到大眾娛樂、從線上游戲到線下門店的雙重火速出圈。劇本殺來源于國外一款名為“謀殺之謎”的桌游。一場劇本殺有數名玩家分飾不同的角色,從各自已知的視角圍繞劇情展開推理、討論,還原人物關系,共同破案推兇或者完成目標任務。2016年3月開播的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首次將劇本殺帶入中國大眾的視野。同年,各種劇本殺APP、線下店就已經相繼出現。圖片△《明星大偵探》劇照 圖源丨豆瓣網2017年初,戲劇編劇出身的季小嵐應邀進入某劇本殺公司擔任總編劇,帶著手下4名編劇進行劇本創作。在試運營階段,該APP可以做到每日上新本、日增新用戶上千名,正式運營到第三個月時,該APP已有一百多個劇本可供玩家體驗,排名已經躍升至行業內前四。

很多影視劇的編劇也是這個游戲的重度沉迷者。影視編劇張洛彬非常喜歡在游戲里扮演那些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角色,比如“大姐大”,霸氣流氓。而日常生活中她溫婉恬靜。大部分沒那么上癮的玩家把這個游戲當成了團建項目。劇本殺復盤解析接待過北京某大廠的劇本店店員馮松,對互聯網大廠團建預算非常驚愕,每周都有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不同部門來他們店進行劇本殺團建。“大概是因為在這樣的‘詐欺游戲’里更容易看到人的性格。”馮松猜測。2020年疫情一度讓劇本殺店陷入困境。由于沒法出門聚會,劇本殺店門庭冷落,高昂的房租導致很多店直接關門。在劇本殺店經營者的群里,每天都有店鋪轉讓的消息。而線上APP迅速涌來了巨大流量,幾乎所有線上劇本殺APP的服務器都出現過宕機。雖然都是劇本殺,但線上劇本殺和線下劇本殺幾乎是兩種業態。線上劇本殺時長大多數在1小時左右,線下劇本的繁瑣程度要遠遠高于線上劇本,所以體驗感上完全不一樣。線上劇本殺短、平、快,注重兇案詭計,線下劇本殺長、注重故事、偏重于互動機制,所以線上替代不了線下。今年5月疫情形勢平復之后,在家里憋壞了的年輕人們極度渴望恢復社交節奏,線下劇本殺店又迎來爆發期。

“劇本殺當下的處境有點像‘糊咖’——一夜成名后猶如眾星捧月,負面與疫情使得提速遇阻,眼下行業‘錢’景暗淡。”一名在上海、杭州經營劇本殺店鋪(主打實景本、沉浸劇場)的老板對虎嗅表示,自 2021 下半年至今,疫情疊加大環境變化,身邊不乏關店、轉行的同行,在他們黯然退出的嘆息中,劇本殺的前景變得越發撲朔。尤其在年輕人聚集的平臺上,偏見正在加速劇本殺口碑的崩壞——“劇本殺交友亂象劇本殺復盤解析”、“為買新本陪睡發行”、“劇本殺葷本教學”、“劇本殺培訓殺豬盤”已然成為一些銳評劇本殺視頻的流量密碼。甚至,2021 年 9 月至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頻頻發文指出,個別劇本殺宣揚暴力、靈異等低俗內容,引發公眾擔憂。可見,雖然疫情影響了線下經營,但軟色情、暴力、靈異等內容向(發行過程中還面臨盜版、抄襲)伴生問題才是劇本殺行業難渡的“劫”——行業提速受挫,或許會延緩行業的崛起與爆發,但內容生態決定用戶粘性和口碑,當增量疲軟疊加存量流失,劇本殺甚至可能面臨猝死的結局。不過,推理大師聯合創始人王夢池與虎嗅談及劇本殺所處困境時認為,“越來越多從業者隨著行業噴薄涌進來,一些伴生問題擾亂了行業正常的生長速度和內在成長邏輯。但這些局部、行業早期的亂象被放大、被反復審視,對一個新興行業而言非常不客觀。”

相比其它行業,劇本殺店家的收入總體在盈利狀態,且十分可觀。一個劇本通常由6個玩家組成,一場的均價在120元以上,成熟的店通常設有4-5個房間,每個月大致100多局,經常會持續到凌晨2點,甚至通宵。對于前期投資在5萬-15萬元的店而言,劇本殺復盤解析2個月左右后就可以實現盈利。而對于投資高達50萬-100萬的店而言,由于房間較多、單價較高、客源較廣,3個月內也可以達到微盈利的狀態。由于劇本殺行業還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且在一二三四線城市均有發展空間,所以先入局的店家利潤不菲。但據美團研究院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劇本殺門店已達2w+。在包子看來,當越來越多的店家進入這個行業,能否持續盈利就是個未知數了。

點擊查看搜【聚狼劇本殺】獲取復盤(河南省分公司)的【產品相冊庫】以及我們的【產品視頻庫】